我希望早点知道的关于成长的建议
人上了年纪,往往在诸如更加闭塞,更加固执这些缺点之外,再多出来一个缺点:那就是动不动就爱给别人建议。我当然也未能免俗。有时候会听到同样悲观且固执的过来人告诉我,这些建议说了和没说效果都一样,人们在没有切身经历之前是很难听取“过来人”的建议的,不过我觉得多说几句总比“知而不言”要好一些。是为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 勇敢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智)也 — 孔子
我在工作了多年之后才总结出来一个道理:你必须足够自信才会让将自己的无知暴露出来。而一旦你鼓起勇气,将自身的弱点暴露出来,放弃“专家”的包袱,放弃“经验丰富”的包袱,才能最大程度的成长,进而成为一个更加自信,更加优秀的自己。
来源:https://www.shutterstock.com/zh/image-illustration/silhouette-man-gets-rid-ego-bad-1343878796
比如初上项目的时候,我就很担心别人会如何看待我提出的问题,会不会显得很“弱智”,连这种基础知识都不知道等等。后来我认识到,别人大概率不会太在意你的问题有没有太“初级”,或者是不是缺失“常识”。回答这些问题也并不会浪费太多时间,而相对来说,将问题隐藏起来的危害更大一些。
当我想通这一点后,我的心态得到了很大的放松。比如我最近加入了一个新的团队,在onboarding的时候我问了很多问题(一些我之前可能倾向自己下来做功课去学习的内容)。事后团队的其他同事,包括客户的同事也非常认可这一点,认为回答这些问题不但可以帮助我,还可以帮助团队里其他所有人的对齐。
知识工作的一个特点就是对产出很难可视化,文档会过期,架构图会失效,但是从团队讨论中的知识则相对来说总是比较新的。每个问题的回答是事实都是对团队成员对领域知识的一次刷新。
另一个与之相关的有趣现象是,我在以往的结对中往往倾向于将一些不太确定的点记下来,然后自己下来消化。这种做法的弊端是,消化后我自己可能掌握了,但是我的伙伴则失去了这样的机会。如果少一些“自我”,而在有疑问的时候提出来,即使你的伙伴也不知道答案,你也对他做了启发,可能会驱动他下来去进一步学习。
我知道这一点需要额外的勇气,承认自己不知道,正视自己的知识缺口,事实上正是你成长的关键时刻。因此,我希望你可以更勇敢一些,更少一些不必要的“自我”。
2. 行动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荀子
在工作中,我会周期性地陷入莫名的情绪中。有时候觉得比较懈怠,感觉要做的事情没有那么有趣,或者没有太强的动力去完成。而当这件事情又不得不做的时候,自己就会很矛盾,从而导致情绪低落,效率较差。
总结起来,这种情绪就纯属想的太多。我们的大脑在比较空闲的时候,总是喜欢总结和归纳,比如某个事情的意义是什么之类,其实背后可能压根就没有意义,或者说 过程本身就是意义 。这时候要做的就是行动起来,而不要考虑结果如何,成本如何,投入产出比如何等等。
有个有趣的“五分钟规则”,就是如果你不想去做某件事,先尝试说服自己就只做5分钟。而往往在5分钟之后,你的大脑就会进入“来都来了”的状态,然后自然而然的把事情做完。在我的体验中,这个方法确实有效。比如去健身,读书,写博客等等。往往在开始的5分钟之后,我反而会进入“我一定要做完,不然就不睡觉”的状态。
来源:https://upvee.co/cant-get-anything-done-try-5-minute-rule/
你说大脑是不是很傻啊?它还确实就是这么好骗。
3. 专注
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 庄子
不夸张的说,我们的 专注力 正在被各种信息无时无刻的消费着,专注本身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一旦开始刷手机,就很难停下来,很快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就过去了。而这些精彩纷呈的碎片信息会给我们一种阅读了大量内容(学到了)的 错觉 。但是这种被称为_消费性阅读_的动作,其实和看电视,看电影并无二致,即使你在看的是10种常见的代码重构的技巧或者React里的7个Clean Code小帖士这样的技术博客。
而真正的提升,或者说学习则是一项需要专注的,且目标明确的活动。首先你需要有一个学习的目标,比如要学习重构,要学习前端的某个构建工具等等。第二步是找相关资料,有了一个资料清单之后,再开始专注于这个清单来学习。过程中可能会读到其他引用或者参考其他资料也无所谓,这里的核心是你需要始终有一个较为集体的目标。这种做法的好处是非常聚焦,而且学到的知识会自然而然的形成一个体系,而不是无法关联的碎片。
当然,和专注一起的可能还需要辅以一些学习方法,比如高效的记笔记,然后不断的回顾,连接,甚至输出这些知识,从而将其内化。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浏览,阅读社交媒体上的内容,过程正好反过来的。这种浏览(消费式阅读)有点像你漫无目的的在超市里转悠,你会看到各种新鲜的蔬菜水果乳制品,看到有些区域竖立着圣诞促销的牌子,看到海鲜区最近好像有活的皮皮虾等等,后来你就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基于目标的学习,如果还用上面的逛超市的例子的话,则更像是有一个购物清单,然后你去超市按照这个单子来完成购物(虽然在买番茄酱的时候会为不同品牌略作犹豫,或者看到活的皮皮虾顺便买几只尝鲜),最后高高兴兴的回家。两者之间显然有着巨大的差距。
4. 输出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戴圣
如果你可以将你的理解讲给别人,让别人也听明白,你就算真的掌握了。我们的大脑比较喜欢偷懒,往往记住一个大概就 假装 记住了所有。听别人的描述,或者看别人的操作觉得非常流畅顺利,而误以为自己也可以如此顺畅丝滑,结果一上手就落入“眼睛学会了”的尴尬境地。另一个有趣的例子是,你在书中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不由自主的频频点头,有种“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的感觉,但是合上书,要把这个观点复述出来的时候,就会发现大脑中常常会一片空白。
不过好在大脑的这个bug是可以通过 重复 来修复的,具体来说,如果你合上书之后,复述起来有困难,那就打开书再看一遍,重复几次直到将其 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复述 。这时候可以在第二天找个小伙伴,比如你的pair,聊一下你读到的观点,如果你可以让TA听明白,这个知识点就真的是你的了。
按照原计划,这个清单还有很多条目,不过上了年纪的人的另一个毛病是喜欢将本来可以一气说完的事情分成好几个部分,我依旧未能免俗,剩下的内容就留到下次再聊吧。
小结
这篇准备了很久,又临时起意,而终于“完成”了的短文,旨在将一些我觉得重要的建议讲给渴望成长,又不知从何做起的同学们。这里分享的几个小的点,做起来难度应该都不算大,如果能持之以恒,我相信你可以看到自己成长的速度。
文/Thoughtworks 邱俊涛
更多精彩洞见,请关注公众号Thoughtworks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