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3000多名基层儿童工作者,守护逾1.8万个童年_焦点快看
据统计,目前广州共有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1.8万余名,有3000余名基层儿童工作者扎根在孩子们身边,守护孩子的童年,关心孩子的未来。在一线服务中,儿童工作者们如何发现困境儿童?他们的关心是否只是“送货上门”?在“六一”国际儿童节之际走近儿童工作者,记者探寻他们如何用笔头和步伐在广州织密、织牢覆盖“市—区—镇(街)—村(社区)”的儿童守护网。
【资料图】
儿童主任:6个笔记本 记下社区儿童大小事
“我需要定期排查社区儿童的情况,一旦发现困境儿童就要及时纳入服务范围。”何丽丽是白云区白云湖街大朗北社区的儿童主任,从2018年起,她一直在这里做儿童福利工作。骑上电动车、带上笔记本,这是她入户走访的日常。
在社区、村居,儿童主任“眼观六路”,留心辖内儿童的动态,如果发现有孩子即将“淋雨”,他们就要为孩子们及时披上雨衣。
识别困境儿童只是开始,何丽丽一直牵挂的是如何帮助他们。目前大朗北社区有12名困境儿童,每次探访和电访后,她都要及时更新每个孩子的档案,记下他们的情况和需求。“儿童主任处在连接点,为需要帮助的孩子摸清出路、链接资源。”何丽丽说。
何丽丽对一位重返校园的辍学少年印象深刻。她介绍,今年16岁的小亮(化名)来自低保家庭,几年前,小亮因父亲去世,一直由年过八旬的奶奶照顾。从那时起,社区为小亮组建了课外帮扶小组,关注他的生活与学习。
升入初中后,小亮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一度辍学。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何丽丽上报街道,着手联动多方力量,有慈善组织提供了助学金,还有热心村民组建了爱心车队接送上下学。在区民政局、街道、居委会、社工站、学校、慈善组织、村民等多方力量的努力下,小亮重新回到了校园。
在一次次地入户走访中,小亮对何丽丽也敞开了心扉:“我对修车好像有点天赋。”何丽丽留意到,小亮无师自通,学会了拆装摩托车。为了帮小亮圆梦,何丽丽和同事带小亮到技术学校面试,今年9月,小亮将如愿进入广东一所职业学院学习汽车维修。
小亮的心愿即将实现,何丽丽的脚步没有因此停下:“只有勤走访,才能和孩子们的家庭建立信任,不让一个孩子在追梦的路上掉队。”何丽丽说。
白云区白云湖街大朗北社区儿童主任何丽丽走访慰问社区困境儿童
儿童督导员:“走在路上,才能提升服务能力”
如果说儿童主任在村(社区)为困境儿童披上雨衣,那么街道的儿童督导员又为孩子们举起了“爱的保护伞”。
番禺区市桥街道的儿童督导员从事儿童工作已7年,在她看来,“快、稳、多联动”是做好儿童工作的关键。她介绍,街道每个月都会比对残疾儿童、低保家庭的数据库,若发现有新增或迁入的困境儿童,街道将把情况及时告知村(社区),在“发现”环节为社区、村居查漏补缺。“如果儿童受到伤害,我们的反应不够快,后果可能不堪设想。”她表示。
目前,市桥街道的36个村(社区)共有187位困境儿童,小明(化名)是社区和街道都十分牵挂的,他的探访档案厚约一拇指宽。上述儿童督导员介绍,小明正在读初中,几年前,他的母亲和外婆先后去世。早在得知小明母亲患病时,社区和街道就格外留心小明的情况。在外婆去世之初,是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轮流陪着小明入睡。此后,居委会负责小明的临时监护,社工每日确认小明的饮食起居、每周上门探访。当小明遇到成长难题时,街道和社区还会与专家一同讨论对策。在社区和街道的链接下,还有爱心企业伸出援手,将资助读书小明读书到大学毕业。
即使部分困境儿童由于升学等缘故离开市桥街道居住,但关心和关爱没有停步。这位儿童督导员介绍,市桥街道去年有2名孤儿进入省内全日制院校读书,街道第一时间联系两人,介绍孤儿助学金政策,帮助孩子们及时申请。
“做好儿童工作需要共情力,也需要一定的工作技巧,这需要时间积累。”这位儿童督导员介绍,市桥街道的儿童主任大多由在村(社区)工作多年的民政专干或妇联专干兼任,以女性为主,她会不定期地与儿童主任一同探访孩子们。结合探访和大家反馈的问题,她时常会对儿童主任进行培训。“只有走在路上,才能提升服务能力。”她说。
督导组指导街道儿童督导员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
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帮助村(居)镇(街)“解难题”
儿童主任和儿童督导员守护着困境儿童不被成长路上的大雨淋湿,广州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下简称为“市未救中心”)又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统筹困境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同儿童主任和儿童督导员一起守护他们成长。
2019年,广州市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体系的意见》(下简称为《意见》),提出镇(街)、村(居)需配齐专(兼)职“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实现全覆盖。
2020年5月,市未救中心开始开展广州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分片区督导工作。督导工作采取线上监督与线下督导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实地考察、现场座谈、查阅文件、入户探访、问卷调查、信息比对等方式,对全市11个区的未保机构、儿童督导员及儿童主任履职情况进行督导,检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实效,并形成长效监督机制。
儿童督导员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政策宣讲进村居活动
“督导不是纸面上的,而是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儿童主任和儿童督导员解决问题,为困境儿童兜好底。”市未救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起初有儿童主任反馈“入户难”,家人不想被邻居知道自家的情况。“那就把孩子和家长‘请’出来,吸引他们参加社区活动,自然就有交流机会。”在市未救中心督导人员的引导下,儿童主任逐步转变工作方法,帮助一个个家庭解决生活难题、申领相关补贴、提供政策指引,赢得困境儿童家庭的信任。
个案累积汇聚为翔实的工作手册,成了儿童主任和儿童督导员的工作“宝典”。如今,督导工作组已走遍全市176个镇(街),“镇(街)已经能够用最快的方式为孩子解决困难。”市未救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即使镇(街)、村(居)的工作人员有调整,通过一轮轮的督导和“回头看”、现场培训答疑释惑,也能够帮助新到任的儿童主任和儿童督导员掌握工作方法。
今年5月,督导工作组来到天河、番禺、增城和南沙4区,既有“回头看”,也对新入职的儿童主任和儿童督导员进行培训。市未救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在翻看台账和困境儿童的档案时,留意到有些档案记录非常详实、高频,孩子桌上没有吃完的车仔面,涉及孩子抚养权的判决书,都一一记录在册;提起一些困境儿童的大致情况,儿童主任和儿童督导员能马上说出孩子的近况、一直以来的跟进情况等。“有一份记录很细致的档案,能看出那位孩子在高考失利后又重整旗鼓的心路历程。”这位工作人员表示,这些都值得新入职的儿童主任和儿童督导员借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苏赞 通讯员 李国全
图/受访者提供